煤炭,远古太阳的精灵,闪耀着亿万年的光辉,在中国乃至世界能源史、工业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煤炭界,就有这样一位科研工作者,他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扎根煤海矿山,攻克了干法选煤、高效筛分等技术难题,为绿色低碳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他,就是我国矿物加工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赵跃民。
1982年,本科学习机械专业的赵跃民考入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他惊喜地收到了著名选矿专家陈清如教授的一封信。陈清如向他介绍了选煤发展的方向,希望他能够读自己的研究生。当时对选煤尚不了解的他经过认真考虑后作出选择,从此与选煤结下不解之缘。
陈清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在湿法选煤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技术条件下,他提出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理念。
作为陈清如培养的首批研究生,赵跃民跟随导师以矿为家,进行技术攻坚。1994年,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工业性试验系统在中国调试成功,引发国际选煤界关注。这为缺水和高寒地区及遇水易泥化的煤炭分选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
1998年,陈清如将干法选煤的研究工作传承给赵跃民。
赵跃民带领团队与唐山澳门广东会网站机械集团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经过持续攻关,研发出新一代干法重介质流化床与大型复合式干法分选机,构建了模块式高效干法选煤工艺系统。2013年,模块式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选煤厂在新疆矿区建成运行,获得灰分小于3.5%的超低灰煤,实现了煤炭高精度干法分选的技术突破,为我国干旱缺水地区、高寒地区及易泥化煤炭高效洁净分选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选煤技术的进步。"
"煤炭高效干法分选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际选煤领域期刊曾有评价认为:"中国在干法选煤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多国学者持续关注着赵跃民团队的研究成果。
从理论探索到工业应用,每个阶段都需要攻克大量技术难题。
20世纪末,随着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选煤领域面临新的挑战。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成为科研攻关的重点方向。
赵跃民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研制出大型超静定振动筛,开发了高性能大型振动筛分技术,改变了国内大型振动筛依赖进口的状况,相关技术在全国多个大型煤炭基地得到应用,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针对复杂矿物的分选难题,赵跃民团队提出筛体-粒群耦合筛分理论,研发分布激振与刚柔耦合弹性筛分技术,为解决难筛分矿物处理提供了方案。
赵跃民在选煤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作为我国选煤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他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在学术研究上,他始终强调严谨治学,注重实验数据的反复验证。同时保持开放创新的科研理念,鼓励学术交流与合作。
团队成员持续开展技术研究:段晨龙教授从事干法分选技术研究;董良教授进行智能分选等前沿探索;张博教授专注低品质煤提质研究;江海深副教授钻研矿物深度筛分技术。
如今,赵跃民团队仍在持续推进选煤技术攻关,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为洁净煤技术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贡献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